当前位置: > 凯时ks运营商 >

2024年度聪投TOP30|鲍无可姜诚刘旭三位“稳健型”选手入选不管

  虽然近三年的市场格外煎熬,但聪投并没有放缓研究基金经理的脚步。去年我们深入挖掘分析了多位优秀的投资管理人,并以多种形式做了分享。

  今年是聪投发布“TOP30”榜单的第6个年头,这次的筛选仍是结合了基金经理的长期业绩表现以及我们长期深入的观察与了解后选出的,希望能陪伴投资者一起穿越周期,穿越当下的迷雾。

  今年我们新增了景顺长城鲍无可、大成刘旭、中泰资管姜诚三位优秀基金经理,他们有着一些共同特点——长期表现优异,回撤控制能力出色,擅长价值投资,稳健风格更契合当前市场。这三年的抗跌打能力,尤其突出。

  同时,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一些近几年表现不尽如人意的老将我们依然保留在榜单中。

  说实话,有没有纠结?自己也是基金经理的持有人,漫长的下跌,完整经历这个过程时,也有过体验不好的时刻。

  1969年巴菲特在决定关闭自己的合伙基金时写了数封邮件,完全站在客户的角度为他们的退出的钱提供了很多选项,其中一项就是可以选择把资金交给比尔·鲁安。

  巴菲特在信中写道,他人品和能力都很好,他将来的业绩可能和我继续做下去差不多(但肯定不如他或者我过去取得的业绩)。

  红杉的起点非常难受,遭遇了价值投资者相对业绩表现非常差劲的困难时期。1970年到1973年,连续4年跑输标普500指数,整体落后30多个百分点。

  如果换位思考的话,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自己身上,能不能够在一个基金经理连续跑输大盘4年,连续亏损3年,还能继续保持信任?得说,巴菲特的信任,让客户给了比尔·鲁安很大的耐心。

  尽管经历这样的阶段,但在整个36年作为红杉基金管理人期间,比尔·鲁安获得了15.48%的年化回报(扣费后),跑赢同期标普500 指数11.68%的年增长。

  过程当中,基金经理有没有知行合一?有没有动作变形?有没有小心翼翼地扩展能力圈?这可能更要紧。以及他有没有用心在为持有人打理钱。

  毕竟我们买入一只基金时,意味着要面对所有未经确定的未来。了解并理解一位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方法逻辑,以及大概率会如何应对,是我们可以努力去做的事情。

  过去三年的状况包含了太多的意外以及复杂性,我们愿意给一些阶段逆水的老将们,更多一些时间思考应对。

  “投资是一辈子的事”,这是聪投每年与大家分享交流“TOP30”最本真的初心。

  此次新加入的3位“新面孔”都来自聪投一直在关注的优秀中生代基金经理,兼具高收益和低回撤,凭借一贯的稳定表现而脱颖而出。

  鲍无可、姜诚、刘旭近三年(2021-2023年)的区间总回报在TOP30中分别排名第二、第四和第五,另外两位是周海栋和丘栋荣,同时近三年最大回撤分别排在第一、第二和第七。

  是聪投去年发现的一位宝藏基金经理,在近5个完整年度中年年获得了正收益,且近三年和近五年的最大回撤均在-10%以下。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鲍无可于2008年6月进入平安证券,担任综合研究所研究员,随后在2009年12月加入景顺长城,先后担任研究部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基金经理职务。

  2014年6月,鲍无可开始担任公募基金经理,正式开启自己的基金经理生涯,目前在管8只产品,总规模达195.49亿。

  鲍无可是一位典型的低估值风格投资人,持仓行业均衡布局在能源、传媒、有色、医药、公共事业等多个行业,重仓股的平均市盈率、市净率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如果将时间往前倒转个几年,鲍无可可能就没什么大名气,在各类榜单中几乎看不到他的身影,这是因为他在2019-2020年这样的大牛市场中的收益仅为20%左右,用“非常一般”来形容也不为过。

  在市场大热的2019年、2020年,市场抱团核心资产的时候,鲍无可的重仓里既有中石化、川投能源这样的能源类企业,也有伊利股份、上海机场这类消费类公司,除了几家连锁药店,看不到当年大热的医药核心资产。

  没有极端地抱着核心资产,是鲍无可在那两年牛市里缺位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不少持有人吐槽他投资缺乏进攻性。

  不过近两年极其稳健的收益着实为鲍无可加分不少,不仅展现出了超强的控回撤能力,也让持有人深刻感受到了他的风格不漂移,以及熊市中难得的踏实与安心。

  作为牛市中“蒙尘的明珠”,鲍无可在近两年依旧坚持价值投资和低估值投资,不盲目跟风,最终证明了自己。

  他曾在路演中这样说“控制好回撤,力争让投资者安稳地赚钱,获得超额收益,这才是我认为的让人放心的基金经理。”

  从最新的四季度持仓来看,鲍无可整体重仓还是以资源品为主,重仓公司也都有着较佳的商业模式和极强的经营壁垒,且整体估值偏低。

  今年到目前为止,鲍无可的代表作景顺长城能源基金依旧取得了不错的正收益,所以能否连续6年取得正收益,密切保持关注。

  早在2022年前,我们就关注到了刘旭,因为他不走抱团路线,持仓相对稳定,代表产品大成高新技术产业连续六年业绩排进前50%,市场上有且仅有5只。

  刘旭硕士毕业于厦门大学管理学专业;2009年至2010年在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任审计师;2011年2月至2013年5月在广发证券研究所做研究员,看家电和汽车行业;2013年5月加入大成基金,先后担任过研究部助理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并于2015年7月开始任基金经理。

  财务审计出身的刘旭,会将前期的财报筛选与后期的代入式调研交流结合到自己的投资中,财务指标在他的投资决策权重中大约占到1/3左右。

  刘旭非常擅长制造业投资,自任职以来,家用电器、机械设备、食品饮料、汽车和电力设备是季度跑赢基准重仓股次数最多的五个行业。

  而他对于能力圈的看法也非常独特,“呆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比拓展重要很多。组合的收益率既由你抓对的机会决定,也由你踩了多少坑决定。”

  价值投资是刘旭投资框架和理念的核心,但自己也会随着时间和对价值的理解而变化。

  “我对价值投资的理解是,基于企业未来能创造多少利润来决定我是否买入。比如一瓶水3块钱,如果它未来每年给我创造1块钱的利润,3年我就回本了,这瓶水的估值就是3倍。”刘旭说道。

  2022年10月,大成高新技术产业出现较大回撤,刘旭对自己非常苛责:“2022年的最大回撤是我职业生涯里比较不能接受的,虽然相对排名还ok,但我也不太能接受回撤这么多。”

  不过刘旭的净值修复能力较强, 曾用57天修复历史最大回撤(2015年7月29日在上证3789点高位接棒大成高新技术产业时期)。

  刘旭曾在季报中写道,“研究方法论层面的提升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我们具备平和的心态、长远的目光,从历史和哲学经典中不断提取和总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接受自己的有限,同时也能全身心的欣赏旅程和同伴们的无限。”

  姜诚是聪投非常熟悉的老朋友,做客过聪明投资者研习社和我们的对话栏目IN咖,他与投资老将归江关于价值投资的讨论至今还记忆犹新。

  姜诚是清华大学金融学学士,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在2006年毕业后就加入国泰君安做研究员,主攻食品饮料、煤炭等行业,满打满算入行已经快18年了。

  不过姜诚是在2020年左右才为人所熟知,一是因为他进入公募这个行业较晚,2018年才在中泰资管成立他的首只公募产品,二是在2019至2020年首战告捷,慢慢大家都知道了这位深藏不露的“姜老板”。

  虽然是目前TOP30中投资年限最短的一位,但却是代表作任职年化回报最高的一位,代表作中泰星元价值截至去年底的任职年化回报为18.24%。

  在投资中,姜诚追求的是大概率上的赚钱,以及长期更高的风险报酬比。他非常在意买的价格和安全边际,所以他的持仓显现出了“低估值”以及“深度价值”的特征,但姜诚表示这只是他的投资框架在市场这个舞台上表演的结果。换个市场,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姜诚曾多次强调表示价值投资不是一种投资策略,而价值也不特指高的即期回报。对他来说,就是用尽可能低的价格,买尽可能好的东西。

  经常五点起床跑步,六点多坐地铁去上班,在地铁上读书,每年能读百余来本书;经常在个人雪球号上分享自己的观点,通过直播或者书信等各类形式尽可能多地与持有人交流,在市场大跌时及时送上亲手熬好的“鸡汤”…